來源:原創(chuàng) 發(fā)布時間:2021-08-31



2021年5月6日,湘鄉(xiāng)市潭市鎮(zhèn)榔石村第一支部書記湯奇武結束了3年2個月的駐村扶貧工作。當天,不少村民放下手中的農活,聞訊趕到村部為“第一書記”送行。
“你是我們的好書記,沒有你就沒有我家的今天,真舍不得你走啊!”家住潭市鎮(zhèn)榔石村大江口片區(qū)的易谷良緊握著湯奇武的雙手,久久不愿松開。
村民難舍書記,書記難別村民。3年多的駐村幫扶,1000多個日日夜夜里,湯奇武早已和村民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,他也早已把榔石村當作自己的家、把村民當作自己的家人,一草一木深植腦海,一物一景刻畫于心。
既戀小家又顧大家
湯奇武是湘盾集團旗下子公司——湘潭市湘盾機動車駕駛人服務有限責任公司的一名職工。2018年3月,根據市國資委黨委、集團黨委的安排,他被指派到湘鄉(xiāng)市潭市鎮(zhèn)榔石村擔任第一支部書記、駐村工作隊隊長。
榔石村與湯奇武家相隔70多公里,路程雖然不算遠,但他的孩子當時才兩歲,需要照顧和陪伴。駐村后,意味著他一周最多只能回家一次。
“我是一名黨員,組織把重任交給我,我不能辜負組織對我的信任。”接到駐村扶貧任務后,湯奇武欣然應允,內心甚至還有些激動。

腳步為親,越走越親
初到榔石村,眼前的一幕幕給湯奇武潑了一盆冷水:村部破舊不堪,黨組織的很多活動無法開展;基礎設施嚴重落后,用電沒有保障,下雨天泥濘的道路更是讓村民苦不堪言;更讓人揪心的是,村上還有89戶、289名群眾仍在貧困線下苦苦掙扎……
駐村一個月,湯奇武的足跡踏遍了整個榔石村。然而,在調查了解村民的情況時,有的村民很配合,有些村民不但不配合,還向群眾傳播“這是搞形式主義”之類的言論,讓湯奇武傷透了腦筋。
“大伯,黨組織派我來,是為大家解決難題的。我是一名退役軍人,也是一名共產黨員,請您給我一點時間,我一定會證明給您看!”湯奇武耐心的解釋,一遍又一遍……
人心都是肉長的。慢慢地,腳步為親的湯奇武打動了村里人,大家都愿意、甚至主動找他述說家里的困難,商量脫貧的良策。湯奇武的扶貧日記上,記錄了一頁又一頁:
大江口片區(qū)的易谷良有勞動能力,但要照顧病妻,房屋有漏水現(xiàn)象,急需修繕,年收入只有兩三千元,可以采取產業(yè)扶貧的方式予以扶持;
雙江口片區(qū)的謝賤欽房屋屬于危房,急需改造,有一個聾啞的兒子可以外出工作;
村上電壓不穩(wěn),農耕和秋收季節(jié)尤為突出;
……
駐村一個月,村上有多少公里道路還沒有硬化,有多少家農戶的房屋急需修繕,有多少位有勞動能力、勞動意愿的村民需要找工作,有多少戶貧困戶具備產業(yè)扶貧的條件……這些問題湯奇武都了然于心。

湯奇武挨家挨戶走訪助脫貧
辦法總比困難多

2019年5月20日,市國資委黨委書記、主任章禮華;時任市國資委黨委委員、副主任彭學軍一行到湘鄉(xiāng)市潭市鎮(zhèn)榔石村調研,集體商議脫貧攻堅方案。
村民們急需解決的問題都收集上來了,但解決問題需要資金,可村上幾乎沒有任何經濟來源。
資金從哪來呢?湯奇武沒有氣餒,他堅信辦法總比困難多。他一邊認真鉆研政策,一邊積極找上級要項目。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,很多難題都找到了解決的突破口:易谷良、謝賤欽的危房改造后,變得安全、寬敞、明亮了;村里新安裝了6臺變壓器,村民的用電“老大難”問題徹底解決了;新的村部建起來了……
老百姓得了實惠,村里再也沒有人傳播“這是搞形式主義”的言論了。
經過3年多的努力,如今的榔石村水泥道路四通八達,農家庭院干凈整潔,98戶貧困戶、269名貧困群眾全部脫貧……全村干群合力發(fā)展產業(yè)、美化村莊,致富奔小康的道路越走越寬廣,一幅幅農民富、農村美、農業(yè)強的美麗宜居鄉(xiāng)村新畫卷正徐徐展開。

2021年6月30日,湘盾集團黨委授予湯奇武(左四)“優(yōu)秀共產黨員”榮譽稱號。
一分耕耘,一分收獲。湯奇武的艱辛付出也獲得了市委組織部等單位的高度肯定——2018年至2020年,他連續(xù)3年被評為優(yōu)崗,2018年、2019年連續(xù)兩年被評為潭市鎮(zhèn)“優(yōu)秀共產黨員”,2020年、2021年先后被評為湘盾集團“先進個人”、“優(yōu)秀共產黨員”。

湯奇武近年來獲得的榮譽證書
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