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(fā)布時間:2021-04-07
1955年,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次授銜儀式上,她是唯一一位被授予將軍銜的女性;1959年,國慶十周年,230位開國將軍組成了一個“超高規(guī)格”合唱團。隊伍中,她格外引人注目。
她叫李貞,湖南瀏陽人。
抗日戰(zhàn)爭、解放戰(zhàn)爭、抗美援朝戰(zhàn)場上,都有她戰(zhàn)斗的身影;從童養(yǎng)媳到開國將軍,她的一生充滿傳奇;她無兒無女,卻含辛茹苦地將20多個烈士遺孤?lián)狃B(yǎng)長大,將母愛無私地奉獻給了孩子們,是一位偉大的母親。
6歲那年,母親含淚把她送去當童養(yǎng)媳
李貞,1908年出生在湖南省瀏陽縣小板橋鄉(xiāng)的一個窮苦農(nóng)民家里,她的父母一共生了6個女兒,父親在她最小的妹妹出生后便病逝。
為維持生計,李貞6歲那年,母親含淚把她送去當童養(yǎng)媳,受盡虐待與折磨。
1926年春夏,大革命的洪流涌入瀏陽河,李貞毅然剪掉辮子,決定參加革命隊伍改變自己的人生。
她到瀏陽永和區(qū)秘密參加婦女協(xié)會。當時婦女協(xié)會接待的同志得知她是童養(yǎng)媳后,當即就點頭同意。
參加婦女協(xié)會后,她的第一個改變是,終于有了正式的名字——“李貞”,取“忠貞不渝”的“貞”字。事實上,18歲之前,她沒有別的名字,大家都喊她“旦娃子”。
因為英勇機智次次都能順利完成任務,李貞被國民黨反動政府視為眼中釘,到處都貼著她的通緝令。
膽小怕事的婆家嚇得立刻一紙休書送去李貞的娘家,與其斷絕關(guān)系。
聽到消息后,李貞十分開心,她終于徹底掙脫了封建婚姻的桎梏,可以完全自由自在地投身革命斗爭了。
“不能讓敵人捉活,往崖下跳!”
1927年3月,19歲的李貞加入中國共產(chǎn)黨。
不久后,蔣介石發(fā)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,大量共產(chǎn)黨人和革命志士慘遭屠殺。在這場腥風血雨中,革命意志堅定的李貞秘密聯(lián)系上幾位同志,成立了臨時黨支部,轉(zhuǎn)入地下繼續(xù)革命。
在黨的領(lǐng)導下,瀏東游擊隊成立,李貞擔任了游擊隊士兵委員長,是游擊隊里唯一的女隊員。在武器裝備簡陋的不利條件下,李貞帶領(lǐng)游擊隊員與敵人巧妙周旋,堅持武裝斗爭。
經(jīng)過多次生死考驗的她有過不少英勇事跡。其中,假扮新娘奇襲團防局的故事一直被人們津津樂道。
1928年秋天,湖南瀏陽張家坊來了一娶親的隊伍,走到團防局的時候,突然這一隊人取出槍支,沖進團防局,跟里面的人交上了火。
打得正火熱,突然花轎里的新娘子也跑出轎子,抄起槍沖了進去,打得一點也不比男人差。這個“新娘子”,就是李貞。
經(jīng)過短短半個小時戰(zhàn)斗,張家坊團防局被李貞等游擊隊員連窩端掉。
在瀏東游擊隊期間,李貞還曾有過一次類似“狼牙山五壯士”式的壯舉。
寒冬,游擊隊被堵死在一個叫十八折的地方,剩下的六、七個游擊隊員最后退到獅子崖上無路可退。
當時身為士兵委員會委員長的李貞發(fā)出命令:“不能讓敵人捉活,往崖下跳!”
說完,李貞縱身跳崖。幸運的是,她落在了一棵樹上,樹枝的遮擋讓她幸免于難。
20多位烈士遺孤,視如己出
1935年,由賀龍做媒,李貞與甘泗淇完婚。
長征開始時,李貞已懷有身孕。漫長而艱難的長征道路對她來說,困難就更大了。過分勞累,加上饑寒交迫,李貞病倒了。為換得草藥,丈夫甘泗淇將莫斯科中山大學獎給他的一支金筆賣掉了。
過草地時,李貞早產(chǎn),孩子因營養(yǎng)不良夭折了。產(chǎn)后虛脫、疾患侵襲…… 重重打擊之下,李貞再次病倒了,并再也無法擁有自己的孩子。
后來,甘泗淇、李貞夫婦便撫養(yǎng)了20多位烈士遺孤,盡管生活貧苦,但仍把他們視若己出。
老戰(zhàn)友陳希云去世后,李貞把他的大女兒陳小妹接到家里撫養(yǎng)。苗族老紅軍朱早觀病逝后,李貞和甘泗淇也把他的女兒朱一普接到家中……
這些孩子們相聚在李貞家,吃飯都要擺上二三桌,熱鬧非凡。星期天和節(jié)假日,李貞還抽空帶他們?nèi)タ措娪?、逛公園,大家庭里充滿了溫暖,其樂融融。她把愛無私地奉獻給了孩子們。
“祝賀你李貞同志,你是新中國第一位女將軍?!?/strong>
新中國成立后,李貞先后擔任西北軍區(qū)政治部秘書長、中國人民志愿軍政治部秘書長,1953年調(diào)任原防空軍政治部干部部部長。
1955年9月27日,下午兩點三十分,中南海國務院禮堂,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第一次授銜典禮在這里舉行。
在這次授銜儀式中,李貞、甘泗淇夫妻二人同時被授予將軍軍銜,47歲的李貞,是其中唯一一位女少將。
周恩來總理親手把少將軍銜命令狀授予李貞,并握住她的手說,“祝賀你李貞同志,你是新中國第一位女將軍?!?/p>
當日下午五時,又舉行了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暨授勛典禮。李貞獲得二級八一勛章、二級獨立勛章、一級解放勛章。
儀式上,由毛澤東親自授勛。而在毛澤東主席給李貞授勛之前,周恩來總理找到攝影師侯波,特別囑咐到“當李貞走上主席臺,請你拍下主席給李貞授勛的鏡頭”。
于是就有了這張照片,定格了李貞從毛澤東主席手中接過勛章的珍貴一刻。
在1959年建國十周年的時候,全軍組建了一個將軍合唱團。參與這次大合唱的有230位開國將軍,李貞是其中一位。
1990年3月11日,李貞離世,享年82歲。
整理遺物時,人們發(fā)現(xiàn),李貞將軍的遺物屈指可數(shù):有4枚勛章、4把藤椅、兩只用尼龍繩牽連著的皮箱,還有11000元人民幣、2500元國庫券,戰(zhàn)爭年代留下的兩根小金條。
勛章是戰(zhàn)爭年代用性命換得的,藤椅是35年前從湖南搬家時帶來的,皮箱是赴朝鮮作戰(zhàn)時用的行軍箱。
在遺囑中,李貞這樣安排她的遺物:一根金條捐給自己的家鄉(xiāng)瀏陽縣,另一根捐給丈夫甘泗淇的家鄉(xiāng)寧鄉(xiāng)縣,用于發(fā)展教育事業(yè);存款一分為二,一部分作為自己的黨費上交組織,一部分捐獻給宋慶齡兒童福利基金會。
身后不留一物,李貞的遺囑令人既感動又欽佩。
有網(wǎng)友表示:開國女將軍李貞一生波瀾曲折,是真正的巾幗英雄。